当前位置: 首页 经验资讯 社会经验 为什么要调休而不是直接放假 好好的假期为什么总要调休

为什么要调休而不是直接放假 好好的假期为什么总要调休

更新时间:2024-04-24 15:43:49

  导读:放假安排一出来,我们高兴的同时也感叹,为什么又有调休,为什么不能直接放假呢?好好的给我们这么多天假不好吗?想知道为什么要调休而不是直接放假,好好的假期为什么总要调休,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。

  为什么要调休而不是直接放假

  全年的带薪假日总数是法定的,11天的总量不能变,这个数字是经过科学论证和法定程序落实的,不可随意更改。

  另外,在现实生活中,有不少人认为长假虽好,但调休是非常有必要的,因为一旦增加法定假日,不进行调休,那手上的工作就会越来越多,这会影响到社会和经济运行的,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假期后的压力会很大,是很难找到完美的休假方式来平衡各种需求。

  好好的假期为什么总要调休

  要想知道为什么要调休,我们先来了解一下,我国节假日的发展历史:

  1、1949-1960:单休时代

  网友们对调休最大的意见,就是占用了双休日,但其实我国在实行双休之前,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单休时代。

  1949年新中国成立,当时全国的法定假期每年只有4个,一共也才7天——元旦1天、春节3天、“五一”1天、“十一”2天。

  同时,一天工作8小时,一周要工作48小时,也就是“上六休一”,只有周日可以休息。

  但就这一天也歇不踏实,那个时候买东西还要“票”,定点购买,但平时大家下班了,门市部也关门了,只有周日能不吃闭门羹。所以很多人都得在周日这一天,采购一周或更长时间的物资,由于人太多,甚至天不亮就得去排队。

  当时流传的一句话是“战斗的星期天,疲劳的星期一”。

  可以说,那个年代,大家根本就没有假期,甚至一度连春节都不放假。

  2、1960-1979:全年无休

  20世纪60年代末,全国刮起了农田建设的“风潮”,春节都要用来搞建设,那时过年的口号都是“过一个革命化、战斗化的春节”。

  别说什么放鞭炮、拜祖宗,吃顿饺子就算过年了。

  直到1979年,《人民日报》刊登了一篇名为《为什么春节不放假》的读者来信,问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,各省才陆续恢复了春节放假。

  尽管如此,当时的中国依旧是世界上民众平均时间休息最少的国家,几乎9成以上的国民从未有过旅游计划,哪怕是到县城闲逛的人都极少,精神生活非常贫瘠。

  3、1979-1995:试行双休

  从1995年开始,我国算是进入双休时代,这还多亏了一个叫胡平的人。

  胡平是原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,因工作原因经常需要到国外出差,他发现,联合国周五下午从来不开会。

  因为欧美等很多国家实行的是5天或4天半的工作制度,工作时间虽然减少了,工作效率反而非常高,而且旅游、教育等产业发展得也非常好。

  他回国后便向领导汇报,得到了肯定的答复。于是,1986年,胡平带领着研究中心开始研究我国是否有条件实行五天工作制。直到1990年,研究和事实都证明可行,也使得我国跟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。

  因此,到了1994年2月3日,国务院颁布《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》,开始实行“大小礼拜轮休制(单双休)”,也就是我们现在也很熟悉的大小周,作为双休之前的过渡。

  也许是民众反馈比较好,以至于第二年,国家就宣布从“五一”开始推行五天工作制。

  所以,中国人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周末是1995年的5月6日至7日。

  看完我国的节假日发展历史后

  有了对比大家是不是心里平衡了许多

  那么调休又是从哪来的呢?

  小编继续为你讲解

  1999年,为了促进消费和旅游,国务院再次修改节假日制度,春节、国庆节、劳动节开始跟前后的双休拼在一起,出现了90后的童年回忆——“7天乐”。

  就在这个时候“调休”也随之出现了。

  但现在再回想那时候,不记得调休的痛苦,只记得放假的快乐。

  尤其是在当时,一年依然只有4个假日。因此,和一口气歇七天的快乐相比,调休也就不算什么了。

  但也正因为假期太集中,全国人民都在这几个节点出行旅游。这么一来,旅游业首先顶不住了,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。

  所以,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2008年国家开始推行“小长假”。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的“多个小长假+2个大长假”的休假体系。

  自从2008年小长假开始推行,已经过去了14年,如今不管是生活节奏还是工作节奏,都跟以前大不相同,虽然我国发展成果有目共睹,但不同行业、区域间的发展步伐并不一致,同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,可以说高度发达的经济,才是人们实现长时间休假的前提保障。小编相信,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,调休制度一定会退出历史舞台,希望我们都能看到这一天的到来。


实用工具